教学工作的资源分享

兽医专业“十三五”(何斌) ) ) )。

icve智慧职教首页

icve智慧职教首页

南江县小川职业中学兽医学科“十三五”规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奋斗,加快发展,不断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层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积极探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国际化路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专业引领辐射作用,推动校内相关、省内相近专业(组团)共同发展,推动我省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实施省委(三大战略,四川)两个飞跃)全力推进提供人才支撑。二.背景和依据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省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中,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促进“两个飞跃”将促进四川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三.专业现状基础

南江县小川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3月,2002年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专科学校,2013年南江县小川职业中学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为四川省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牵头单位,2013年- -。

兽医专业成立34年,为农牧行业输送了约6000名优秀毕业生。 其中,应届毕业生进入南江县乡镇畜牧兽医站200余人高考合格进入教育高校2600余人的大中型农牧企业2000余人自主创业1000余人。 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满意度较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评价较高,专业在当地和行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现有专业教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占56%; 其中正高级教师占8%;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为68%; 兼职教师的比例为32%; 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研究生4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16%。 专业带头人一杨志成,现任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高级技工,曾获得巴中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者、南江县首批学科带头人、科技优秀人才、优秀教师等荣誉。 提出了“为农服务、为农培养人才、助农致富”的专业办学思想和培养专业能人“T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1985年开设兽医门诊部,带领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出诊上万次,治疗牲畜上万头,兽医诊疗技术精湛,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教师帮扶等方面起着带头作用。 领队二贾正贵坚持教学一线,言传身教,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任南江县老科协畜牧分会会长,巴中市巴山土鸡(南江)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任南江县畜牧系统(畜牧站、南江黄羊科研究所、北极种畜场)、站长、所长、厂长。 在南江县畜牧局南江黄羊开发总公司工作,任副局长、副总经理; 南江县产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工作业绩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其他市级以上奖项6个。 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人员”等荣誉。 专业课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研究员、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专业骨干教师3人。 专任教师中4人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8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强,参加全国讲话、讲课大会1人获得一等奖,参加省级讲话、讲课大会3人获得一等奖。 专业教师教研能力强,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参与教学,产业发展课题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市级课题《"四个融和"化解藏汉学生分歧的实践探索》主持巴中市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 93 '专项课题《文化视野下藏汉学生有效交融的实践研究》,已经解决问题; 主持和研究2008年度四川省普通教育科研资助项目一般性课题《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的实践研究》,参与解决问题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计划重点课题《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全面应用》子课题《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研究,获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 研究主持《巴山土鸡资源普查》获南江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巴中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加主研《南江黄羊肉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马建华老师参加农林牧渔业类国家级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 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根据专业规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充分实用的原则,在校内建设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营养分析实训室、标本陈列室、畜禽繁殖室、兽医诊疗室、外科手术室、病理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和1个孵化育雏中心,仪器设备总值220 在校外与校企合作建立了巴山土鸡孵化场、蛋鸡养殖场、三元杂交猪养殖场、南江黄羊饲养场等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两年来,学校前后投资近百万元。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南江黄羊种畜场(北极牧场)、县内基层兽医检疫站、槐米鸡场、DLY良种仔猪繁殖场、温氏集团、四川新希望集团、绵阳双汇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坚实的校外实习基地。 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保证了本专业学生的教育生产实习,毕业了实习,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迎新晚会主题

迎新晚会主题

专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四、专业现有优势

(一)升学有优势,就业有保障

  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树立"以生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在升学方面,职教对口本科升学率常年稳居巴中市第一名,本专科升学率达到90%以上。在就业方面,通过与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温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的方式,开办冠名班、订单班,实现学生优质对口就业。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对学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生就业巩固率稳定在85%以上。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先后涌现了陈瑜、邓明勇、李志刚、徐敏等一批本地知名度高的致富能手。基本实现"办好一个专业带动一个产业,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初衷。近五年来,专业学生人数一直稳定在700人左右。(二)政行企校,协同育人  专业是我校与南江县畜牧局联合开办最早的专业,自开办以来,南江县畜牧局在师资、设备、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学校、畜牧局、养殖协会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共同开发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共同承担课题研究为地方产业发展培育了新的支撑点,为山区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广阔的前景。2013年由南江县政府牵头,成立含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南江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为平台,学校积极开展与本地企业合作,参股槐树蛋鸡养殖场、与南江黄羊北极养殖场等共建实习基地,推行周一至周三在校内上课,周四、周五到基地参加岗位实践的"双轨并行、轮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一专两院,助力扶贫攻坚

2016年,南江县委依托专业师资力量及实习实训场创新开设"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重点围绕党性教育、基层治理、信息技术办公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设置课程。2017年8月,巴中市委组织部在原南江县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的基础上成立 "巴中村政学院",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旨在培养一批"永久牌"的扎根基层组织,创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已开办8期,共培训了410名学员,大部分都在村两委或乡镇任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农村报、教育导报等20多家媒体作了专门的报道。 以畜牧兽医专业力量为主体, 2014年2月成立了"学校+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集教、产、研于一体的巴山土鸡研究院,开展了巴山土鸡资源普查、保种育苗、生产扩繁技术培训等工作。建立土鸡孵化育种场4个,成立土鸡生产专业合作社23个,吸纳土鸡养殖户1200户,其中属中职中毕业生家庭占25%,举办专项技术培训30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000人次。是农民保护并开发资源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新途径。2016年8月,原国家教育部沈小明副部长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乡村振兴,迎来专业发展春天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工作。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畜牧产业是四川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南江县是四川省畜牧大县,是全国种羊供应基地、秦巴地区肉羊集散地、西部地区肉羊加工基地;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黄牛改良示范县;优质小家畜禽发展大县。在产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要素,职业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可向高职院校、知名企业输送200余名人才,专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库"。五、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吸引企业、行业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深度融合、多元长效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二)、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动态优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造力度尚未跟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三)、一体化教学改革尚未全面推广,实习实训条件还需不断充实和完善。(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特别是缺乏在省、市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五)、专业文化建设还需提升,专业文化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彰显;管理制度还需要随着新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六、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对接现代农牧业、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建成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国内一流的省级中职示范专业。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精准,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发展和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深度融合、多元长效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双轨并行、轮岗实训"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优化。通过提质升级改造和新建途径,提高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水平,打造优质高效实训环境,建成川东北畜牧兽医专业群公共实训基地,搭建智慧教学、云端学习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展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课堂有效高效,全省一流的教风和学风。

教学质量分析

教学质量分析

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教学诊改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多方参与的可信度高的育人绩效评价制度。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评估位居全省前茅。努力构建三级职教体系,扎实开展产业规划,技术培训、咨询与指导。找准专业建设国际化合作契入点,鼓励并支持教师出国培训,拓展学生出国就业渠道,实现学生国外就业、高薪就业。(二)具体任务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我省现代农牧业,巴山土鸡产业、南江生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对接国际国内先进农牧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科学定位 "一专两院"("一专"指:畜牧兽医专业,"二院"指:巴中村政学院、巴山土鸡研究院)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共同育人新机制,不断优化"双轨并行、轮岗实训"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建立农牧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教学改革机制,基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场景教学、项目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理实教学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搭建智慧教学、云端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丰富项目仿真教学、智慧教学条件下的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忙起来、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课堂有效高效,呈现全省一流的教风和学风。 3、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一流教师团队。制定教师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的发展标准、团队建设标准,形成教师发展标准体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5%,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达到60%,"双师型"教师达到90%,兼职教师达到32%。建设"教练型"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团队,打造国家级名师1名、省级名师3名,实现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各一个的立项并研究,专业期刊上论文发表12篇;教师参与国家、省级、市级赛课说课、技能比赛、课题研究等方面,在全省同类专业居于领先地位;改革创新教师聘用制度,吸收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带项目进学校,尤其是选拔专家带教。创新师资培养途径,探索校企结对培训师资的模式,支持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增加下企业研修教师人数,延长研修时间,输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并将项目带入学校,提升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快教师与企业教学咨询官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年度项目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十三五期间(2016--2020)生师比28.64:120:1

高级教师职称占比52%60%

双师型教师占比68%90%

兼职教师占比28%32%

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00%100%

研究生学历占比16%25%

教师培训

国家级24%,省级40%下企业实践600人天/年国家级40%,省级80%下企业实践800人.天/年参与课题研究国家级2人,省级17人市级23人,县级25人国家级2人,省级25人市级25人,县级25人参与教材编写公开出版发行6本,校本教材10本公开出版发行8本,校本教材14本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3篇,一般报刊发表19篇核心期刊发表5篇,一般报刊发表25篇社会培训讲座各级各类1250人天各级各类1875人天教师梯队建设

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2人,骨干教师15人

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3人,骨干教师18人4、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通过提质升级改造和新建途径,提高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水平,打造优质高效实训环境,建成川东北畜牧兽医专业群公共实训基地。提质改造校内现有9个实训室,新建兽医方向实训室1个,食品检验方向实训室1个,专业仿真教学教室1个,新建校外轮岗实训智能化生态畜禽养殖场1个,牧草种植、加工储藏基地1个。搭建智慧教学、云端学习平台,完善1000兆主干200兆桌面的全覆盖网络,教室、实训室均配置 "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用计算机生机比达到5:1,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达到50册。 5、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教学诊改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多方参与的可信度高的育人绩效评价制度。坚持就业升学并重,加强中高职衔接,把"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素养进课堂"、"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培训"、"学生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过关考核"做成常态,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学生就业率(含升学)98%以上,就业一年后学生稳岗率达到90%以上,社会满意度(学生、企业、高校、主管部门)不低于85%。 6.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我校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有技术、师资、实训资源优势,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接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程,对接省委"三大战略",四川"两个跨越",建设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农村电商平台、巴中村政学院、巴山土鸡产业技术研究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主的服务"三农"平台。努力构建三级职教体系,面到乡镇、片到村社、点到农户,扎实开展产业规划,技术指导,编写实用技术教程12本,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5000人次/年。 7、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  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国际化合作路径,找准国际合作契入点,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安排教师出国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拓展学生出国就业渠道,实现学生国外就业、高薪就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专家教授、省内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和扶持,确保专业建设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达到预期成效。(二)经费保障 经费来源两个方面,一是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业建设计划项目,专项资金300万元,二是争取县级财政和学校自筹资金4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严格专款专用和审批制度,保证资金使用好、用到位。(三)政策保障

  完善《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专业建设管理考核办法,重视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完善各项配套规章制度,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四)质量保障

  将项目建设内容层层划分责任,把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对各个项目建设项目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使项目建设具有可操作性。通过项目化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调动教师参加专业建设的积极性,确保专业建设和按质按量完成。                   2018.5.10

随机看看

NEW ARTICLE

标签

Tag